首页@恒行3注册-平台登录首页
  • 恒行3注册
  • 恒行3登录
  • 恒行3招商
  • 文章正文
    “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将于10月30日在昆山召开
    作者:admin 发布于:2023-12-13 21:32 文字:【 】【 】【
    摘要:尊敬的致力于精准医疗事业的同道们,谨代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和大会组委会,线日在江苏昆山金陵大酒店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尚

      尊敬的致力于精准医疗事业的同道们,谨代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和大会组委会,线日在江苏昆山金陵大酒店召开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逆全球化趋势逐步升温,科技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为促进精准医疗领域的原始创新、新技术发明和转化应用,在上海理工大学/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和昆山市科技局等多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3rd CCPM)将如期举行。

      秉承精准医疗分会的任务和宗旨,承接前两届精准医疗大会的会议主题和经验,本次会议主题是“精准医疗——发现、发明和发展”。本届大会主要议题有院士和业界精英主旨报告、国内外精准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大会报告、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研究主题报告、精准诊疗技术发明和应用专场、肿瘤细胞治疗新技术专场、药械产权保护及研发过程法规和投融资专场、生物安全专场、青年学者创新成果展示和专家点评专场、创新智能医疗装备展览和云端展示等。

      在国内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本次会议采用线下会议和线上会议相结合的形式,线上参会者可以通过大会直播网站在线观看不同会场的精彩报告和讨论,会后还可进行回看。会议还将以线上云展厅的形式,展示精准医疗产业的典型应用场景。

      再次欢迎您出席本次盛会,共享创新成果和技术发明,畅谈持续发展路径和经验,为我国精准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再做新贡献!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逆全球化持续升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压力不断增加。企业要发展需要依靠创新技术和产品升级,其中关键还是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促进精准医疗领域的原始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转化、成果应用和产业发展,在上海理工大学/昆山上理工光电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昆山市科技局等多家单位的全力支持下,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3rd CCPM),将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召开。

      第三届大会的主题为“精准医疗——发现、发明和发展”,以促进精准医疗领域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转化应用和产业发展。会议宗旨是共同推动我国精准医疗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跨领域协同合作,促进科研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和共享发展。

      在第一届、第二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成功召开并持续产生积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将设立院士和业界精英主旨报告,国内外精准医疗创新成果转化大会报告、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研究专题报告、精准诊疗技术发明和应用专场、肿瘤细胞治疗新技术专场、药械产权保护及研发过程法规和投融资专场、生物安全专场、青年学者创新成果展示和专家点评专场、创新智能医疗装备展览和云端展示等会议板块。

      参加会议的嘉宾和人员多是从事医疗健康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企业、金融投资及服务机构、医疗健康大数据相关产业的专家、医生、企业家等;以及来自其他对医疗和健康事业具有浓厚兴趣和热情的政府部门、互联网媒体、社会和法律等各界的领导、专家、企业家和志愿者。参会者还主要包括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的全体会员、理事和常务理事等。

      名誉主席:陈润生院士、陈子江院士、程书钧院士、黄维院士 、邱蔚六院士、王红阳院士、赵国屏院士(按姓氏拼音排序)

      共同主席:葛林虎副会长、刘平副校长、马端副会长、彭志学副会长、亓立峰副会长、王洁副会长、袁旭军副会长、吴韬副院长、张翱副会长(按姓氏拼音排序)

      大会组织委员会(委员):袁旭军、李鸣宇、徐骎、杨培强、王丽萍、杨廷巧、赵素芹、马竞、段建春、朱仕贵、杨雪超、宋子兰、时春丽、郭彩虹、张凤春、蒋英英、严明、曹巍、潘新华、续畅

      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万涛会长、葛林虎副会长、马端副会长、亓立峰副会长、张翱副会长、彭志学副会长、王洁副会长、袁旭军副会长、时玉舫院长、宋亚洋主任律师、钟晓松主任、徐骎秘书长、杨培强副秘书长、王丽萍副秘书长、李鸣宇副秘书长

      1. 2020年10月30日,全天报到;报到地址:昆山金陵大饭店大堂(昆山市前进东路389号)

      2. 2020年10月30日 19:00-21:30 分会理事会会议及工作晚餐(详见理事会议邀请函);会场:四宜厅。

      3. 2020年10月31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大会主旨报告及精准医疗创新实践特邀报告(一);会场:金陵厅

      (2)恶性肿瘤个性化细胞治疗专场,药械产权保护及研发过程法规和投融资专场,会场:金陵厅-2。

      网址:精准医疗分会网站和大会线. 会议同期,线上举办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学分)。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东盟工程与技术科学院外籍院士,FEIAP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美国光学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00余篇,国际同行引用86000多次,h-index为137,是ESI化学、材料全球高被引学者,获授权美国、新加坡和中国专利360余项。出版了《有机电子学》、《生物光电子学》等专著。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次、教育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

      陈子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主任医师。 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首席专家,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殖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辅助生殖与优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生殖学会联盟(IFFS)常务执委和秘书长。从事妇产科学、生殖医学和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973项目、 863计划、国自然重点等课题;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 以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 Lancet、 Nature、 Cell、 Nature Genetics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0余篇。

      董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及省市多项重大重点科研课题,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综述等近200篇,主编《小儿肝胆外科学》、《小儿肿瘤外科学》等多部著作。领导的团队建立基于数字肝脏及其内部血管的大数据分析,提出新的数字肝脏分段体系。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崔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麻醉与脑功能分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Richard Andersen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作为PI任职于美国佐治亚医学院脑与行为研究所副教授,现中科院神经所担任运动控制神经机制研究组组长,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运动控制的神经基础、解码方法、以及脑机接口,以期帮助类脑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和运动障碍病患的假肢和康复。曾获得美国斯隆研究奖(Alfred P. Sloan Fellowship)并主持“从意念到运动的神经转化机制”Whitehall Foundation项目,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等项目。

      陈万涛,二级教授、研究员,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GCP机构副主任、上海市口腔颌面部肿瘤组织样本和生物信息数据库技术服务平台主任等职务。是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先后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领军人才(国家队、地方队)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人才计划。是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课题13项、市部级重点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15项;主编专著和教材4部,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第一完成人获得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

      张 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处长,研究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上海院士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卫生技术应用管理专委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专委会常委,上海继续教育工程学会医学分会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研究伦理专委会候任主委,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医学院家庭医学荣誉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生导师。

      武晓东,研究员,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微细制造工程实验室主任。近些年先后主持了国家“863”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财政部重大科研装备研制专项等多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现为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专项的首席科学家,同时担任“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国家重点专项责任专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医疗器械领域战略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函评专家等。

      雷鸣研究员,结构生物学家。19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获得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1996年5月获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物理系物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5月获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至200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至2011年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工作,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职)。2009年被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聘为青年研究员。2011年6月回国工作,任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017年9月起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亦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一五” 863计划生物医药技术领域专家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等。先后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篇以上,他人引用超过15000次以上。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批入选上海市科教兴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国际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端,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复旦大学出生缺陷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代谢与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副主委,全国卫管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会长,基因健康联盟理事长,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基因健康专委会主委,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候任主委。主持国家及上海科研项目40余项,在Blood、Nature Communicatio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主编《生物学前沿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临床遗传学》、《破解疾病的遗传密码》和《分子医学导论》,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9项。

      张翱,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院院长。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回国加盟上海药物研究所,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领衔的研究团队获2018年度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称号,2019年获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2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张翱教授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药物化学技术创新推动的新药发现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70余篇,申请国内国际专利60余项。主持研发的2个1类新药已经进入临床I期研究,多个候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文波,研究员,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复旦大学遗传学博士(200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2005-2009),2010年起任复旦大学研究员。在Nature、Nature Genetic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被引用超过6000次。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上海市生化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任职。近年来致力于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及其在代谢性疾病、男性不育中的作用,作为唯一通讯作者的相关成果发表于Molecular Cell(2020),Genome Research(2018)等期刊。

      胡荣贵,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研究中心核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0)”、“国家杰出青年(2015)”、“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2018)”等。现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酶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生物物理学学会理事、上海生物化学学会理事等。主要致力于蛋白质稳态调控与重大人类疾病机制及相关转化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Nature、Cancer Cell、Cell Res、Nature Cancer、PNAS等期刊。研究工作获国际(3项)及中国专利授权(2项),2项进入国际PCT、2项已受理。共同主编Cell Research杂志2016“Ubiquitin and UBL signaling”专刊。

      刘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专委会委员、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亚太教育委员。曾入选首届中国神经内科“十大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近年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上海医学奖推广奖一等奖等。

      党永军,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药理学会海洋药物药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遗传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药理学会理事,上海药学会海洋药物专委会理事。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新靶标和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确证以及转化医学研究。发表SCI论文51篇,申报国内专利16项,国际专利2项。获得国自然面上项目3项和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资助,主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担任Blood等知名杂志的审稿人。

      田卫东,清华大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2008年起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PI。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功能基因组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分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罕见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诊断、非编码遗传变异的致病机制解析等。在Nature Methods等国际综合性或生物信息学期刊发表50余篇SCI论文。

      张永辉,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免疫代谢重点实验室及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免疫化学生物学和药学研究。近5年在Cell、Immunity、J. Med. Chem., ACIE等期刊上发表了系列文章,从基础研究角度探索脂代谢对于免疫识别的影响,工作被Cell、Nature Review Immunology、Cancer Discovery、Immunity、F1000等期刊评述,为肿瘤免疫、疫苗开发、异体细胞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应Immunity邀请发表Preview文章1篇。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疫苗专项佐剂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12年获青年千人计划资助,2019年获树兰医学青年奖。

      罗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青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设计和药物化学生物学。运用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药物分子设计等方法,针对表观遗传修饰酶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建立多种化学生物学实验验证体系,开展新靶标、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和作用机理研究,揭示了多个重要靶标的调控机制;发现一批具有开发前景的先导化合物(5类以上为世界首次发现),两个化合物进入了临床前评价。共发表SCI论文120篇,在Nature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60余篇,总影响因子770,申请专利19项(PCT两项),获得授权专利3项和美国专利1项。

      罗海彬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国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广东医学领军人才,Chem Biol Drug Des等期刊编委,罗博士聚焦于药物设计新方法和肺部炎症性疾病新药研发,构建了基于自由能微扰的药/靶结合强度预测等核心算法,成功应用于新冠肺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等肺部炎症性疾病新药研发。创制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双嘧达莫(已入选科技部推荐的抗疫先进技术产品,完成100多例的临床验证)和2个临床前候选药物。近年来, 在J Med Chem等国内外杂志发表130多篇论文。

      徐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吴阶平医学研究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以第一完成人两次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主要从事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从新的角度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进而研制新型药物或提供临床疾病诊疗新切入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载23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1000。

      王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肉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委员会(CSCO)副理事长,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863等项目。在J.Clin.Oncol.、PNAS和CC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总体组成员。

      牛晓辉,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国际保肢协会(ISOLS)中国区唯一Board Member,亚太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APMSTS)常务理事,东亚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作组(EAMOG)前主席、常务理事,《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副总编辑。担任34家SCI期刊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2篇,其中SCI文章44篇。

      周彩存,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教授,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主委,CSCO非小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计委呼吸病学重点学科负责人,获各类科研项目资助近20项,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抗癌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抗癌科技奖一等奖。

      范云,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毕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肺癌学组副组长。获 IASLCWCLC ‘Developing Nation Award’、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北京优秀医师、国之名医青年新锐奖、 SANTRO‘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医科院肿瘤医院建院60年青年骨干等奖项。

      张笑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高层次人才(优秀专家)。先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和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现任广州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组长。主要研究免疫细胞在肿瘤等重大慢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防治策略。承担7项国家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3项国家“973”项目等。在Immunity、Gastroente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杂志上发表SCI文章2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4项已获授权。

      王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副主编、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等杂志编委。长期从事呼吸内科临床与基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肺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七项;获得教育部中华医学会及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项;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6篇。

      康熙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教授,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我国著名临床免疫学、检验诊断学专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班医学专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分会会长、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承担国家863,973等课题数项,国家奖评审专家、医疗器械创新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首届医学技术教育指导委副主委、诊断学专业委主委。科技部国和司、社发司项目专家。2011年荣获“科学中国人”奖。

      (9)演讲题目:膀胱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UCA1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初探

      陈葳,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通讯编委。

      傅国辉,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病理学教授,留学归国人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病理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长期从事肿瘤发生、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863、上海市支撑计划、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参加了国家973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Oncogene、Hepatology、J Mol Med、Int J cancer、Br J Hematol、Biochemistry-US等发表了系列论文。

      郝晓柯,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全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国家卫计委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2项,近5年来获得课题研究经费1780多万元;在Nature Materials、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等。

      王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导。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总工程师,北京口腔医学会数字化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杨生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口腔医学智慧智能研究平台负责人。2018年入选第四批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后备人才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各类课题10余项,国内外发表论文10篇,申请专利多项。现为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常委,重庆市科青联口腔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等学术兼职。

      张思慧,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2020年获BITC口腔种植大奖赛数字化主题决赛一等奖,201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进修,完成维也纳跨学科咬合重建的基础班和高级班、马尔堡he学高级课程的学习,临床主要从事咬合重建治疗和全口种植后的数字化治疗,将数字化手段应用于口腔专业的基础研究。

      柳忠豪教授,博士生导师,滨州医学院附属烟台口腔医院院长,中国牙防基金会副理事长、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中国分会study club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牙医师学院(ICD)院士,山东省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口腔医学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口腔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口腔医学研究杂志》副主编。擅长各种临床种植技术,多次主办国家级口腔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科研课题10余项,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王丽萍,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种植教研室主任、种植科主任,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专家组成员、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美容修复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入选2017、2018、2019年度“岭南名医录”,2016年遴选为“羊城好医生”,2015年荣获广州医师奖,主编人卫出版《骨增量种植修复临床操作图谱》。

      满毅, 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种植科主任,种植教研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种植专委会常委、口腔数字化产业分会主任委员,ICOI中国分会(专家委员会)会长,四川省口腔种植专委会主任委员。

      王美青,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口腔解剖生理学、(牙合)学及颞下颌关节病学的教学、科研和相关诊疗工作,曾获全军优秀教师称号,11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曾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2014以来连续荣列Elsevier 出版物中国大陆十大高被引口腔医学专家之一。曾任美国Tufts大学客座教授(2011-2015)。任美国牙科学会杂志JDR(2015-2018)、美国骨与硬组织学会杂志JBMR以及JOR,AOB、CRANIO和BONE等SCI杂志的编委。

      吴轶群,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部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中国分会教育部主任;国际口腔种植协会专家组成员(ITI fellow)。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8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口腔种植协会(ITI)资助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国际级课题项目,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中华口腔医学科技三等奖(2018)、华夏医学奖三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王健,碳云智能、深圳数字生命研究院副院长。博士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在美国的研究工作侧重于癌症和阿尔兹海默症等衰老相关的疾病的机制及药物筛选。回国后曾担任华大基因、国家基因库基因编辑部主任,搭建高通量基因编辑平台。2016年底加入碳云智能在生命科学领域整合”BT+AI”技术,搭建了跨学科的科研团队和融合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生物医学的研究平台,为建立人生命体征的全周期全方位数据平台提供技术手段和运算方法,参与国家的重大专项,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基于生命大数据的队列研究。

      瞿卫新,苏州大学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市机器人产业协会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曾就职于科沃斯机器人公司17年,历任研发总监、集团副总裁。 致力于服务机器人的产品研发与创新,移动服务机器人专用芯片等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方面提供精准研发和产业落地方案,立足于打造中国的世界级的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综合平台,为国际、国内机器人标准制修订、机器人技术验证、检测与评测技术,机器人产业化落地及质量提升等方面提供“高智能、高精度、高可靠、高集成、低成本”的“四高一低”专业技术。

      魏东,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 曾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装备部工作三年半,从事冶金工业基础自动化系统设计,编演讲题目:、 高效能源的管理与控制及工业网络通信。 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 或分课题负责人主持多项美国政府资助的科技研发项目, 并参与多项政府研发项目。 2019 年, 魏东博士回国入职清华大学河北发展研究院, 任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原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生物安全项目首席专家。承担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9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国标和国军标共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共3项。

      上海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室副主任、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研究室副主任、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试评价实验室副主任。从事生物安全与防护技术和生物气溶胶采样监测技术研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获得授权专利21项,编制国家标准2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导。美国University of Miami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美国University of Miami大学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发表SCI论文 74篇。研究方向:以微流控芯片为核心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仪器研发。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武汉市科技创新杰出青年、湖北省五四青年奖、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法国国家功勋骑士勋章等荣誉。开展虫媒病毒和烈性病毒检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疫苗研制和生物安全研究。作为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的总经理,主持我国第一个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建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开展生物安全和生物技术国内和国际咨询与战略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 Research、J. Bacteriol.和J. Vio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0篇。

      张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所所长,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性疾病防制及食品、环境和水等环境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监测检验与研究。参加了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以及上海市科委等的相关科研项目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特等奖1次;吴阶平医学-保罗杨森药学奖三等奖1次;2004年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全国先进个人等荣誉。

      朱亦鸣,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太赫兹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工作。承担国家及地方课题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括主持1项国家863计划,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荣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上海市“浦江人才”称号等。

      陈瑜,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兼人工智能与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学组)主任委员。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新型实验诊断技术研发。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863以及国家自然基金等课题2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8项。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等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参编专著23部。

      5、恶性肿瘤个性化细胞治疗专场;药械产权保护及研发过程法规和投融资专场。

      钟晓松,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海外特聘专家、2019国家战略人才、2020北京医学科技奖得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基因与细胞工程中心主任。钟晓松教授是唯一同时在国际T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顶尖实验室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有过工作经历的中国人;曾参与美国FDA批准的CAR-T治疗药物Yescarta的设计;在 Nature Medicine等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成功开发和完成多种CAR-T治疗R/R急淋白血病等疾病的前期临床研究,并已启动了CAR-T治疗R/R急淋白血病等临床试验;已成功制备了治疗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等多种实体瘤的CAR-T、TCR-T及TIL。

      黄文林教授,医学博士(MD, Ph.D),原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及生物治疗中心主任,现为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亚太细胞暨基因治疗协会轮值主席等。主要从事基因治疗药物幵发与转化研究、免疫治疗、腺病毒载体疫苗幵发。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国家其他课题多项,在Nature Medicine等本领域顶级刊物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主编多本研究生教材和专著,拥有15项发明专利和转化5个国家I类创新药物,曾获国家科技进歩二等奖、发明专利金奖等重大奖项5项。

      李斌,二级研究员、余?学者、上海交大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免疫学杰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科研副所长&课题组长。 Science Bulletin 副主编 (2018)、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副主编(2020)、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免疫调节、 FOXP3+Treg、肿瘤免疫、自身免疫、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及免疫代谢等。承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项) 、中美及中波国际合作项目等;2009年回国以来,在国际学术刊物IMMUNITY、PNAS、NAT COMMS、J BIOL CHEM、J IMMUNOL、J VIROL、PLOS Pathogens等以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

      周鹏辉,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密西根大学免疫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杰出人才;长期从事肿瘤免疫学与免疫治疗研究,建立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PNAS,Cancer Cell等期刊。

      李华顺博士(MD&PhD)是阿思科力集团的创始人、董事长、CEO。1994到1999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饶毅教授实验室完成博士论文。1999到2005年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从2005年开始,在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市乔治亚医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07年,创建四川大学华西发育干细胞研究所,2013年创建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东方医院干细胞转化医学中心。同年在中国苏州生物纳米园创建阿思科力集团,专注于研发肿瘤免疫治疗货架细胞药物。阿思科力第一代广谱CAR-NK细胞药物治疗晚期癌症达到76.5%疾病控制率,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王玺,首都医科大学免疫学系教授、系主任;肿瘤侵袭和转移机制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院)副主任。多年来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三个关键方面(癌症发生发展、免疫细胞发育和功能、以及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互动)的分子机理及其临床转化。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Cancer Cell、JCI、Cancer Research、JI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并多次受邀在学术会议做大会报告。迄今发表的文章总引用数累计达1158次,单篇最高引用数427次。

      宋亚洋,泰和律师事务所泰州分所主任,兼职教授,公司法、金融保险证券专业律师。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特聘大学生创业导师,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理事,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证券期货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江苏省“金融证券保险律师人才库”,全省律师行业优秀党员律师。具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专业从事大健康及资本市场法律服务,并在该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执业经验。

      龙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和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学士、硕士,七星天(MetisIP)创始人和执行总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执业律师、美国专利代理人、美国Marvell(美满电子)公司的专利诉讼顾问、中国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和成都市特聘专家,入选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曾就职于美国硅谷最大律师事务所WSGR(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擅长处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调查案,曾多次帮助中国企业获得应对美国337调查案胜利,并先后参与了十余起337调查案。

      张科之,复旦大学博士,科志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曾就职于药明康德,是药性评价部门的创建人之一。参与创办广东中西达一公司,建立了华南地区系统最全的临床前药物评价平台,与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创办志康学术论坛,近4年举办学术活动20多场。在新药早期的筛选、临床前中后期研究试验和第三方稽查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主导和参与新药项目30多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区科技项目多项,已发表论文与会议摘要2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1项,授权4项。

      谢金平,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NDPE)项目研究员,博士生。主要从事医药政策与法规方向的研究。参与了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委托及产业界委托的多个项目研究,包括《药品监管制度机制方式创新研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情况研究》《药品定义与假劣药专项研究》《仿制药产业发展与政策体系研究》《加速药品上市审批政策研究》《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综合影响研究》等。

      王元,中国药科大学药学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双硕士,南京常呈益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合伙人。先后担任长澳药业国际战略部(IBD)主管、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投资经理、高级投资经理、高特佳江苏基金投资总监等职位。在医药研发、产业和投资领域经验丰富并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研发方面曾参与全球首个血管内皮抑制素抗肿瘤新药的PEG制剂的临床前研究工作。产业方面主导多个创新药和仿制药物的调研、立项和管理并参与众多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合作和产品引进。投资方面曾主导和铂医药等多个国内知名医药大健康项目的投资和投后管理工作。

      刘建国,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遵义医科大学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等22个荣誉称号获得者。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重点课题,发表SCI论文20余篇,国内权威情况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授权专利8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青年科技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厅级奖9项,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口腔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和医学科技奖评审专家。

      刘平,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表功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热处理学会有色金属热处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从事金属功能材料和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主持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260篇被SCI、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曾获“国务院政府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等荣誉。

      吴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医院战略管理、信息规划与政策研究,专业研究慢性疼痛疾病临床诊疗,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论著5部,主持负责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受聘担任人工智能领域 EI 收录源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主编。曾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光荣与力量-感动上海”年度人物、喀什地区60年建设突出贡献奖,被评为新疆60年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杰出管理英才”。

      彭鲁英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心律失常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上海罕见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干细胞分化表观遗传调控等;研究成果:在Cell Stem Cell等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50篇,有关论文被Cell, Science等著名学术期刊他人引用近1000次。获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973”项目2项等。承担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医学遗传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国家规划教材《医学遗传学》等。

      刘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 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09至201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表观遗传中心做博士后研究。成果被发表在immunity、nature、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一流科研周刊上。在过去5年中,论文被引用600多次。代表性贡献文章:建立了第一个运用表观基因组关联分析(EWAS)研究人类常见病的框架方法Nature Biotechnology(2013,IF=32.44,第一作者,高他引论文)。研究方向:1. DNA甲基化在疾病发生中的机制,2. DNA甲基化在癌症早期诊断及个体精准诊疗中的运用。

      夏飞,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生殖专业全国委员,中国预防医学会出生缺陷与控制专业全国委员,上海市健康科技协会—基因健康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产前超声诊断及指南质控专家组成员,江苏省妇幼保健协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超声分会妇产科组副组长,苏州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副主任委员、苏州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副主任委员。

      段建春,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CSCO肉瘤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国自然青年基金获得者,获2015年北京市优秀人才计划“青年骨干”项目资助,长期致力于肺癌为主的胸部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转化研究。

      张凤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乳腺病诊治中心副主任。国自然基金课题3项,“973”子课题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论文80余篇,近5年SCI文章20篇。中国医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美肿瘤协会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 CSCO ) 理事,中国非公立医院机构血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热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季平,1985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口腔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留美学者。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重庆市口腔医学会会长。

      彭志学,研究员,留美博士,六西格玛黑带大师。现任江苏中科院智能技术应用研究院3D打印中心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员。有美国跨国公司工作经验25年,包括波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通用电气(GE)公司,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其中GE工作14年,曾任“材料与制造技术”研发总监,在航空发动机及先进医疗器械等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世界一流应用成果。

      王华梁,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检验医学》杂志主编。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上海市重大项目、市科委产学研重大项目、市自然科学基金、市卫计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亓立峰,浙江大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后,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上海纳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峰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在国际权威期刊JACS、ACS nano、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SCI科研论文20余篇,影响因子合计超过100,被引用3000余次。筛选鉴定一系列肿瘤早期诊断与靶向治疗靶点,开发肿瘤诊断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多项,授权多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课题。荣获第三届教育部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新苗奖,2013年中国留创园最具发展创业潜力奖等多项荣誉奖项。

      刘青松,研究员,中科院合肥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以及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入选者。构建了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激酶BaF3工程细胞库;开发了多个临床候选靶向药物,一个国家I类靶向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发展了临床精准用药技术体系。在国际期刊上已发表文章12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930, 总引用9300余次,申请专利60余项,已授权12项,向企业转移转化药物专利1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带领的团队荣获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任安徽省科协常务委员,长三角助力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全国卫管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理事等。

      邓贤明博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子医学专业委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常务理事,主要开展“未靶激酶”的创新药物发现研究。相关成果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 (2019)、Sci. Trans. Med. (2016)、J. Exp. Med. (2017)、Cancer Res. (2017, 2018)、Nat. Commun. (2018, 2020)、J. Med. Chem. (2018)等国际重要期刊。其中单篇最高引用136次,入选SCI高被引论文;5项成果实现技术转让;获2018年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学者奖;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董频,二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上海交大市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重点项目十余项,获中华医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近5年来发表80余篇论文,其中SCI收录35篇、编写16本,担任《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副主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杂志副主编;上海市耳鼻喉学会副主委,全国眩晕医学专科联盟副主席、中国艺术医学协会嗓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职务。

      朱凌,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放射科,科室副主任。美国Temple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头颈颌面部疾病诊断,上海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医学会放射科第十届委员会青年委员、头颈组副组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头颈组委员。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10多余篇、SCI 8篇,参编(副主编)书籍10部。

      黄进,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和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重庆市产学研促进会副理事长并兼任重庆纳米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及青年化学工作者等委员会委员。重点关注研究软物质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应用探索,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并转让6项,主编英文专著3部和中文专著教材5部,作为完成人之一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个人创新贡献奖等鼓励。

      侯 晋,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暨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青年优秀学术带头人。以第一、共同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Cell、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Cell Research、Hepatology、J. Immunol等SCI论文,现任上海市免疫学会免疫遗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吕海涛,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绿色通道引进高层次人才,QUT校长特聘教授,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课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49篇。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代谢组学分会副秘书长;任Phytomedicine副主编,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顾问主编,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青年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澳大利亚NHMRC基金会评审专家 。

      陈福祥,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及美国芝加哥大学等作为博士后和访问教授进行学术交流近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省部级科研基金课题20余项,已发表论文70余篇。兼任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及肿瘤免疫实验诊断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培养计划(A类)。

      王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专业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与替代毒理学,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PM2.5开展疾病人群暴露的队列研究,探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环境危险因素等。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等国家和上海市科技计划,在毒理学和环境健康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张晓玲,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实验室主任。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干细胞先导专项等30余项。国际联合骨科研究学会会士,入选 “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6项省部级人才培养计划。任国际华人肌骨骼研究学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等学术职务。发表SCI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他引3500余次,获国际运动医学学会最优秀青年学者论文奖等20余项科技学术奖项。

      汤其群,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代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调控组织稳态和代谢平衡关键分泌因子的鉴定和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上海市首批“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李忠,博士,教授,上海细胞治疗研究院副院长,细胞药物BU 医学中心首席医学专家,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化常委兼副秘书长。在 Science, Cell, Nature Cell,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Current Biology 等杂志发表研究成果累计 34 篇 SCI文章。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抗衰老分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再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承担过 2 项国自然面上项目,参与了 2 项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等研究项目。 2017 年荣获嘉定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国家基金委的评审专家。 中华肿瘤学杂志、中国医药生物技术等多个杂志的编委和审稿人。

      刘东旭,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大学囗腔医学院正畸教研所所长。国家精品网上课程囗腔正畸学课程负责人,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智能装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口腔正畸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口腔计算机专委会常委,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陈江,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副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候任组长。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及Tufts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访问教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Journal of Maxillofacial Implant》中文版主编和《口腔医学研究》副主编。

      胡海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委会 协会秘书;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协会秘书;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青委会 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肿瘤防治联盟上海骨肿瘤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胃肠肿瘤委员。擅长性骨与软组织肉瘤精准诊断,化疗、靶向及免疫综合治疗个体化方案的制定及全程管理,对于各种恶性肿瘤晚期骨转移的综合诊疗具有丰富经验。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发表SCI论文20篇,专利3项。

      张清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首尔国立大学和解放军军医学院博士后。2004年3月创立了华南区第一个独立建制的特色口腔专科“颞下颌关节病科”。发表文章近70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先后获得广州医师奖、广州市首届广州十佳最美医师,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和第二届广东医师奖。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口腔整形美容分会修复学术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及合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田桢干,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副主任,国家国境口岸卫生监督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海关总署传染病监测与防控专家组成员,海关总署科技委委员和卫生检疫行业标准委委员,卫生监督和媒介控制分专业委主任委员。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3项等。发表论文论著35余篇,著作5部,编译3部;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项等。2010年以来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15项。

      袁旭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仪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秘书长、上海理工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研究院顾问、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及计算机工程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机电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专注于光机电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应用,具有30年的仪器设备研发和工程化经验。曾带领上海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专项,曾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汽车智能制造、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丰富转化和工程化经验。

      姜长安,美国犹他大学人类遗传学博士,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曾任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教授及博导,现任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抗体、人源化抗体工程、抗体药物以及超敏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在心律不齐、帕金森氏病等重要疾病机理研究中获得多项国际重大发现。其中,他的心律不齐研究成果已被开发成hERG Assay,该检测方法已成为小分子药物早期研发过程中的标准测试项目之一,显著提高了药物开发效率和药物安全性。

      金承钰,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员,实验室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显微测试与分析、代谢组学仪器应用研究。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第六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显微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曾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持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专利和专著50余篇,且SCI论文总他引次数700余次。

      线元,现场注册1000元;线上参会免交注册费。参加同期举办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国家I类学分10学分),需要另外交报名费500元。

      进入微站,输入相关个人信息。如参加青年学者创新成果展示,需先通过微站投寄论文摘要。然后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注册费,缴费完成即完成注册。

      唯一付费途径,帐号信息:单位名称: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纳税人识别号:742;地址及电话: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B座1012室;电 话;开户行:广发银行北京西直门支行;账 号:171;行号:8。

      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测量与标准,质量与安全(TD-MSQS 2020)国际研讨会二轮通知

      关于邀请参加“2020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与安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论坛”的通知

      Nature子刊 重大进展!黄超兰/高福等团队合作发现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为免疫抑制并或存在“两阶段”机制

    相关推荐
  • 企业征信报告查询入口(企业征信报告查询官网入口)
  • “第三届中国精准医疗大会将于10月30日在昆山召开
  • 黑猫投诉查询官网:平台查询、登录入口及12315
  • 法庭文件显示三星涉嫌抄袭iPhone图标[图]
  • 法治在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信息可网上查
  • 与个人无经济纠纷证明6及相关模板
  • 回归本色 10mm超薄商务手机引领新潮
  • 号码的英语缩写形式是怎样的
  • 第七季中国医院管理奖
  • 异性聊天:QQ一旦出现这“3小记号”别狡辩你们早已坠入爱河
  •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27 恒行3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